合规配资平台_线上配资开户_免息配资开户
合规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:合规配资平台_线上配资开户_免息配资开户 > 合规配资平台 > 网络配资哪家好点 遇见先贤 ——走读“珠江湾区”杂记2

网络配资哪家好点 遇见先贤 ——走读“珠江湾区”杂记2

发布日期:2025-03-23 22:04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网络配资哪家好点 遇见先贤 ——走读“珠江湾区”杂记2

作者:曹宇红网络配资哪家好点(北大校友)网络配资哪家好点

2月28日,周五 广州黄埔 晴16-25°

一、一口通商、低调奢华

海上丝绸之路,在黄埔村居然也有重要的一站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,清政府取消原有的江、浙、闽、粤“四口通商”,改为广州“一口通商”,广州自此成为全国一口通商之地,从1757到1842年的近百年期间,黄埔村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对外通商口岸。难怪广东“富而通”,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孕育出了如此众多的革命者、教育家和商贾世家。历史上,先后有美国的“中国王后号”和瑞典的“哥德堡号”等多个国家的商船途经黄埔港,进入国内开展贸易,当年可是一派繁华景象。2006年,海珠区为了迎接瑞典“哥德堡号”仿古商船重访广州,紧急兴建了古色古香的“粤海第一关纪念馆”——纪念当年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。

广州“一口通商”85年,为此,广州“十三行”的行商个个富可敌国,却个个秉持“奢华的低调”。在黄埔村中,许多狭窄的门楣上写着“仁”“义”“和”等字样,推门而入,或许就相遇了一个财富雄厚、家学渊源的士家。“善为玉宝一生用,心作良田百世耕。”“仗剑须交天下士,黄金多买百城书。”

展开剩余82%

二、梁氏子弟、从容卓然

我们坐在“爱吾庐”的院子里喝茶,列兄和云静差点被树上掉落的杨桃砸中(图为“爱吾庐”院墙)。若是砸中了,他们或许会深度联结两个历史人物,其一,筹建了这所宅子的梁国炽老先生(晃亭公,梁诚先生的曾祖父);其二,黄埔军校的上校教官梁广谦,算是军校的第一任教务长吧。

在梁家的“左垣家塾”,我们走近了一位位梁家的往圣先贤。一门三进士、七代读书人,可谓家学渊源、文风鼎盛。我从几位梁家人的言行中,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读书人的卓然品性——

其一,传承。梁同新是一位进士,后来官至顺天府尹(相当于北京市市长),他推荐梁诚去海外留学。梁同新的次子梁肇煌、三子梁肇晋也是进士,“一门三进士”由此而来。

其二,担当。康有为与两位梁家子弟是结拜三兄弟——梁庆桂和梁鼎芬,他们一起发动了著名的“公车上书”。梁庆桂在中国的近代教育史上可谓是一个著名人物,他曾参与京师大学堂的兴办,后来又在北美办起12所华侨学校。

梁庆桂之子梁广照,字灌根、号长明,后来到香港办了两所中学,取名——灌根中学、长明中学,真是道出了教育的真谛,教育要放长远——从根基浇灌幼苗,从心中点亮志向。三代梁家人辛苦奔走游说,促进收回了粤汉铁路路权。

其三,好学。解放后,居住在中山大学的陈寅恪先生双目失明,他讲课完全凭着渊博的学识信手拈来、侃侃而谈。当时认真做笔记的,居然是经济商学系主任梁方仲先生,他记录了陈寅恪的许多宝贵内容。梁先生是著名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学家,尤其精深研究广东13行和中外关系史。

一位位梁家人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熠熠生辉,组成一片璀璨的星河。星河灿烂,若出其里;万古长青,若出其间。在廖存亮先生的带领下,我们一行五人,面对着先贤孔子,恭恭敬敬地敬香、敬拜,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中国文人的风骨与使命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的,而梁家子弟是其中的中流砥柱。

三、千年古村、岁月静好

静静矗立着的古码头、古牌坊、古祠堂和古民居,不经意间,就让你撞见了一段尘封的峥嵘岁月。

村民冯佐屏日本留学,与平美爱子(据说有日本皇室血统)相爱并结婚。回到黄埔村后,体贴的冯先生为妻子建了一座日本风格的小楼。在抗战期间,刚烈的平美爱子取出她的日本宝刀,走到村口,高举过头,逼退了准备烧杀抢掠的日军,让这座千年古村得以保存下来。

在一条巷子的路口,坐着一位卖菜的阿姨。早晨路过她的摊子时,她在卖杨桃,我们买了一兜子。中午返回时再路过的摊子时,阿姨又卖起了各种蔬菜。“每个时段都有产品线啊”,我们笑着说。河边的几棵大榕树下,一长溜儿,坐着十几位阿姨,每人面前一个小菜筐,一边卖菜一边聊天,那份发自内心的闲适与喜悦,真是动人。晚上分享时,我特别提到这一段,感慨道,“下次我来黄埔村,也要坐到她们中间去卖菜,听她们聊天。”有人笑着回应,“我来提供新鲜蔬菜。”岁月静好,这里真是广州的一片桃花源。

这里没有焦虑,没有内卷,大家都安安静静地过日子。黄埔村置身于一片高楼大厦之间,立身于快速的商业洪流中。2009-2012年,村民与学者们还协力发起了“保村运动”,国家级高速公路绕村而过,保住了古村的完整。文化的魅力、文人的眼界、家人的深情,对了,还有当地政府的一些担当,终于顶住了一层层压力,保留下来这座千年古港、古村。

梁诚,一介文臣,完成了“不可能完成”的伟业。他运筹帷幄、殚精竭虑、历经3年多,总共讨回了1亿两白银“庚子赔款”。随后,才有了“庚款兴学”、清华学堂、清华大学,才有了梅贻琦、胡适、钱学森、竺可桢等一众青年才俊留学海外的机遇。在“西南联合大学”颠沛流离的9年期间,也是靠着“庚子基金”和国民政府的双重支撑,北大、清华、南开三校才能够弦歌不辍、传承文脉,在绝境中实现了教育救国。梁诚先生,是我们这次“遇见先贤——走读珠江”的原动力。

他是如何突破思维、捕捉契机的?他是如何合纵连横、坚忍不拔的?至诚至拙,曾文正公的成功秘诀。至敏至韧,是梁诚的核心秘诀吧。

1903年,梁诚上任初始,就一直与美国沟通庚子赔款的付款方式。1904年,银价暴跌,美国希望以黄金来代替白银来赔付庚款。梁诚坚决反对:“现在的庚子赔款已经如抽骨吸髓般,绝对不可能以黄金代替白银。”海约翰不经意间说了一句:“赔款的确多了那么一点。”经过梁诚的多方奔走、竭力游说,美国政府终于退还了1196万美元庚款;随后,获得庚子赔款的另外8个国家也陆续退还了一部分款项,总额高达一亿两白银。这是怎样的一份不朽功绩呀!

在这项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中,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——棒球。1875年,12岁的梁诚是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。在美国读大学期间,他以出色的棒球水平赢得了西奥多•罗斯福总统的青睐。

历史穿梭到1923年,清华棒球队以高超的水准赢得“华北棒球赛冠军”。“无体育、不清华”,不仅有品格的磨砺,更有历史的传承。

本次走读前,清华的袁帆师兄专门找到当年写的一篇文章,展现了1923年清华棒球队的风采(下图),第一排左一的青年学子,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。

此次珠江走读,犹如“重走西南联大”的前传——遇先贤、拓人生。

(曹宇红,2025年3月1日清晨,写于黄埔村“爱吾庐”)

作者简介

曹宇红,心理资本专家、领导力教练。北大国际MBA职业发展导师,中科院心理研究所“管理者的心理资本”项目导师,中关村人才协会“心理资本委员会”首任主席。著有《领导者的冰山》《我自盛开》《创业经理人》《开启职场第二曲线》等作品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合规配资平台_线上配资开户_免息配资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